政策:探索对在上海自贸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双自;地区)工作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经自贸试验区或张江高新区管委会推荐,可申请在华居留。
允许注册在;双自;地区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聘用世界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沪就业。
解读:外国人居留证,即俗称的中国;绿卡;原来申请起来非常难。留学生落户中介申办落户人员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须五年以上。属于国家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或者具有特殊专长并为本市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但须由用人单位先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申报,经审核同意后受理。去年上海放宽申办条件后,外籍人才在沪申请;绿卡;的量占全国50%以上。
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陆卫东说,人才新政30条吸收了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相关出入境政策,对重点支持的领域、行业制定职业清单,进一步畅通从就业居留向居留的转换机制。同时,还允许外籍高层次人才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
【亮点二:发挥户籍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政策:重点引进建设;四个中心;等、科技创新中心紧缺急需人才,优先引进重大科学工程、重要科研公共平台、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解读: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一方面仍然求贤若渴。统计显示,去年年底至今年8月,上海通过国内科创人才政策引进的人才达到4638人。
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毛大立说,目前上海初步形成了落户积分、落户转办户籍、直接落户的引才政策体系,但市场发现、市场评价的机制未得到充分发挥。未来将强化市场导向,主要以薪酬、投资和第三方评价(行业协会)等市场化方法引才聚才。
【亮点三: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
政策: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聘任、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管理权下放。高校、科研院所在编制限额内自主引进人才,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前置备案和审批。
解读:释放人才活力,很关键的一环是放活用人主体。上海海归落户办理中国所独有的一种人口管理方法。一个中国人出生后被要求选择其父母中的一方的户籍作为自己的户籍,在就学、就业等也可以迁移户口,但是有时地方政府会限制迁移的名额,以及征收高额城市增容费;因超生等原因也存在大量没有户口的人口。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皓说,科研人才的管理不能沿用党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
【亮点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政策: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政府部门加强评审专家数据库建设,逐步将职称评审权下放给用人主体、行业组织等。职称不作为申报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的限制性条件,逐步与相关福利待遇脱钩。
解读:毛大立说,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突出业绩导向,把过去的;敲门砖;和;硬杠杠;调整为用人单位的岗位任职要求。例如,对大型建筑设计集团,企业认为需要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可以作为聘任条件。对以小高层建筑、道路小区设计为主的小型建筑设计所,单位也可以用其它条件代替外语、计算机的要求。
【亮点五: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
政策: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安全、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给高校、科研院所,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上海留学落户除了指户数和人口之外,内地常以它代替“户籍”,即民政公安部门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居民的册子。
解读: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说,上海将建立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加大科研人员和团队分配力度,允许将不低于70%的转化收益归属团队。同时,确立高校院所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法定责任,目前正在制定《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