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留学生落户上海,常有不少细节问题让人拿不准。比如学历背景、回国时间、社保基数、境外学习期间的各类情况,都可能影响申请资格。以下是一些高频疑问的政策回应,供你参考。
如果你在国内完成本科,之后通过中外合作项目获得境外硕士学位,并同时持有国内与国外两份学历证书,通常符合留学生落户的基本学历要求。
关于回国时间的认定,政策明确以毕业证书签发日期为起点,结合首次在上海缴纳社保的时间来判断是否在“回国后2年内”的申请窗口内。疫情期间远程完成学业的情况,仍需依据官方对“实际留学时间”和“回国时间”的认定标准,建议结合个人出入境记录与学历认证信息综合评估。
2026年留学生落户上海的社保与个税缴纳要求为:基础申请需社保缴费基数与对应月份的个税申报工资均不低于9339元;若毕业院校不在世界Top 50范围,则需按1.5倍标准执行,即社保与个税均不低于14008.5元,且需连续缴纳满12个月。
留学期间切勿由境内企业代缴社保。一旦发现申请人在境外学习阶段存在境内社保缴纳记录,可能被认定为未实际出境学习,影响落户资格。如曾有此类情况,务必在毕业前彻底停缴。
回国后若在异地仅申报过一次劳务报酬类个税,但未缴纳当地社保,一般不影响上海落户申请。关键在于首次在上海就业并缴纳社保的时间点是否符合“回国2年内”的要求。
累计待业期从你实际入境回国之日起计算,而非毕业证签发日。因此,若7月获证、10月回国,则待业期自10月起算。
留学生落户上海无需提前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即使已办理,也不会对后续落户流程产生负面影响。
以个人名义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属于个人行为,不涉及劳动关系或社保代缴,通常不会影响落户资格。
境外学习期间,即使短暂前往第三国(未返回中国),只要整体学习安排符合留学项目要求,且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该时段仍可计入境外学习时间。
对于通过“2+2”等中外联合培养项目获得英国硕士学位、但院校未进入世界Top 500的情况,需按1.5倍基数缴纳社保和个税,并连续满1年。
留学生落户看似只是填表交材料,实则每一步都藏着细节门槛——学校是否被认可、回国时间怎么算、单位资质是否达标、社保个税是否同步匹配……任何一个环节偏差,都可能导致材料被退回。凡图人才咨询多年专注留学生落户政策服务,熟悉各类学历背景与时间线的适配逻辑,能帮你把个人情况与2026年最新政策要求“对上号”,免费提供一次初步适配分析,判断你是否具备申请基础、适用哪条路径。
不确定你的毕业院校是否符合要求,或对回国时间、社保基数有疑问?联系凡图咨询顾问,免费获取个人条件匹配度初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