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留学生落户上海,是许多海归开启职业新篇章的重要一步。2026年,政策框架依然清晰,但细节要求不容忽视——院校层次、回国时间、单位资质、社保缴纳,每一环都需精准匹配。如果你正计划在上海扎根,不妨先厘清这些关键条件,避免因信息偏差错失窗口。
一、政策有效期与适用时间
当前执行的《留学回国人员来沪工作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实施细则》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0日。虽然政策到期后通常会更新延续,但建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尽早规划,在有效期内完成申报流程。
二、基本申请条件
你需要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持有境外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已完成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即“留服认证”);
2、在毕业回国后2年内来沪工作并开始缴纳社保。回国时间的认定规则如下:
(1)若在国外取得毕业证书后回国,以毕业证签发日期后的首次入境时间为准;
(2)若回国后才取得毕业证书,以课程结束后的末次入境时间为准;
(3)若毕业后在境外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需提供境外工作证明及税单,以工作结束后的首次入境时间作为回国时间;
3、留学期间未在国内缴纳社保;
4、境外学习时长需达标:博士≥360天,硕士≥180天,本科≥720天,联合培养或访问学者≥180天;
5、与上海用人单位签订2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自系统受理日起剩余有效期不少于3个月(派遣制员工原则上不符合条件);
6、年龄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
7、无刑事犯罪记录;
8、未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三、用人单位资质要求
你的工作单位须满足:
1、在上海依法注册登记;
2、注册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3、信誉良好,依法纳税并按规定缴纳社保。
若你入职的是上海分公司,需由总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出具人事授权书原件,方可作为申报主体。
四、社保缴纳要求(按学历与院校背景分类)
不同背景对应不同的社保缴纳时长与基数要求:
博士学位:
- 境外QS等主流排名前500高校博士:无社保基数要求,试用期结束后即可申请;
- 非前500高校博士:按1倍社保基数连续缴纳6个月。
硕士学位:
- 境外前50高校硕士:无社保基数要求,试用期后可申请;
- 前50高校学士+任意正规境外硕士:同样无社保基数要求,回国后即可申请;
- 前51–100高校硕士或“前51–100高校学士+任意境外硕士”:缴纳6个月社保,无基数要求;
- 国内“双一流”本科+任意境外硕士,或国内全日制本科+境外前500高校硕士,或境外正规本科+境外正规硕士:均需按1倍基数缴纳6个月;
- 国内“双非”本科+境外非前500硕士、国内非全日制本科+境外硕士、或专科/HND起点升读境外本硕:需按1.5倍基数连续缴纳12个月。
本科学历:
- 境外前50高校学士:无社保基数要求,试用期后可申请;
- 前51–100高校学士:缴纳6个月社保,无基数要求;
- 境外前500高校本科:按1倍基数缴纳6个月;
- 境外非前500高校本科:按1.5倍基数缴纳12个月。
很多同学以为学历达标就能顺利落户,却忽略了回国时间计算错误、单位注册资金不足、或社保基数未匹配等细节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偏差,往往成为材料被退回的关键原因。就像搬家,光有钥匙不够,水电煤户名、物业登记、门禁权限,一样都不能少——落户同样需要所有条件“对齐”。
凡图人才咨询多年专注留学生落户政策研究,熟悉各类院校认定逻辑、回国时间测算规则及单位资质审核要点。我们可为你提供免费初步评估,基于你的学历背景、回国节点和工作单位情况,判断是否具备政策适配基础,并梳理材料准备中的潜在风险点。
不确定你的毕业院校是否符合要求?或已回国近一年,担心错过2年窗口?欢迎联系凡图咨询顾问,免费获取个人条件匹配度初步评估,了解当前政策下可能的适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