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小张是这个大家族中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获得上海市常住居民户口的新上海人。
;上海人即便失业,过得也比我们好。;这是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早给我灌输的思想,父亲并没有要求我考到上海来,只是告诫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离开土地。我童年时,对上海的印象是,;大白兔奶糖是上海生产的,上海的小朋友可以天天吃大白兔奶糖,多幸福啊。;姨父每年春节都会从上海回老家过年,见到他是我的幸福时光,因为他总是和上海的零食同时出现的。
在我的记忆中上海是一种朦胧的好感,后来,看了一部描写上海的电视连续剧《孽债》,那是我次看到上海人的市井生活。于是,高考时,我义无反顾报考了上海大学,尽管我的分数可以进清华大学,老师一再劝我如果非要去上海,完全可以报考复旦大学,我回答:我觉得还是上海再说,要稳。
我在高考志愿书的一类本科项目上全部填写了上海大学,是否服从调剂一栏全部写上了;否;。二类本科以及以下栏目全部未填。现在我都奇怪当时那种破釜沉舟非上海不去的勇气。
父亲吓出一身冷汗:上海,对你就那么有吸引力吗?我说:我不知道!
我确实不知道,因为到上海之前,我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我们那个很小的县城。
到了上海,我的直觉就是:差距!上海的城市化、国际化令我惊讶,上海大学当时的生源结构还是以本地生源为主,我所在的影视学院90%的学生都是来自上海本地,起码也是知青子女。我很快意识到了我与上海同学的差距,我当时告诉自己:即便将来不能留在上海,学到的观念,我回到苏州一样也是财富。
大三的时候,我很快意识到上海生源相比非上海生源找实习单位乃至工作单位是有优势的,很多单位招人时都明文要求具备上海户口。2003年上半年,我临近毕业,班上的外地同学都在为落实单位犯愁。因为只有与可以引进外地人才、办理户籍的单位签约,才能到延安西路上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申请上海户籍。
我很幸运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媒体,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上海户口。对于我而言,这意味着我从此可以在上海安心工作、生活,可以享受到上海优越的社会保障与城市资源。
父亲在我拿到上海户口的那一刻意味深长:你是上海人了。
;是新上海人。留学生落户上海留学人员是指公派或自费出国(境)学习,并获得国(境)外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含)以上的人员;在国内获得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我纠正。
因为有了上海户口,我开始放心大胆地计划我的人生,首先便是攒钱买房,在姨父与姑父的帮助下,我在年底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留学生落户政策把以“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员”立户,即由业缘关系共同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户的称为集体户,家庭户是户口管理中最主要的形式。买这套房,充分体现了户口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上海户口,我贷到了住房贷款与优惠的商业住房贷款,而选房时,我考虑了周边有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我当时的想法是把户口从集体户口迁到这里,以后孩子可以从生下来就享受很好的社会资源。
然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在毕业后就取得上海户口,我的一些外地同学只能留在上海边打工边等待机会。留学生落户由公安机关户政管理机构制作,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户口是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
也就是我拿到上海户口第二年,上海的户籍政策开始收紧。这个背景是,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落户制度,分为三类:人才类、普通从业者类、投亲类。2004年,按照进一步控制上海的人口流入,实行外来人口有序管理的原则,在2002年实施引进人才落户的基础上,在各类来沪人员中按不同条件分为引进人才、经商务工和投靠就读等三类上海市落户系列。
其中引进人才落户俗称人才类《上海市落户》。具体做法是,由市人口办每年给公安、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核定进户籍的指标,该指标通过;总量控制、部门上报、人口办协调;来确定,一旦核定,各个部门都将作为年度计划严格执行。
引进人才以加入户籍为主,逐渐转为以领落户为主。这一年起,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生也纳入了申领落户的使用范围。实际上这等于给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生申请户籍提高了门槛,此前,上海已经开始实行打分制,上海当时每年高校毕业生10万人左右,其中3万至4万来自外省市,通过打分,每年大约有2万名在上海落户。
2004年开始,按照大家直观的感觉就是打分制越来越严了,通常的说法是;本科生已经很难进上海户口,甚至研究生都很难。;
就在我装修新居正式开始上海生活时,我那些终没能落户上海的同学,好些个终在漂泊几年后,还是返回他们的户籍所在地,娶妻生子。